在一次久别重逢的大醉之后,两人的感情得到了迅速升温。
于是黄宗旦趁机提出推荐温庭筠到淄州做官的想法。
温庭筠为人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所以在长安混得人憎狗嫌。
此时有个旧日难友不嫌弃自己潦倒落魄,愿意出手相助让他感激万分,所以欣然同意黄宗旦的推荐。
黄宗旦就给自己儿子和老舅爷诸葛慎都写了信,推荐温庭筠去淄州做官,还叮嘱一番一定要给个好职位。
于是三个人奔着同一个目的地就一起上了开往河南道的客船。
这才有了“李杜”、“温李”同舟的名场面。
“哦?飞卿(温庭筠的字)兄为什么这么说?”李商隐问道。
“因为咱们这一科的落榜考生基本都收到了淄青节度使府的邀请,这沈亚之和沈云翔恐怕就是想邀请你们去做官。”
温庭筠答道。
“啊?淄青镇这是要干嘛?”杜牧惊呼。
“听说淄青镇要搞一个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很缺教瑜,就给这一科落榜考生都发了邀请,不过你们俩既然有人邀请,想必不是请你们去做个从九品的教瑜,一定会给你们一个好职位的。”
“九年义务教育是什么意思?”李商隐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政策。
“据奉贤兄(黄宗旦的字)说就是在淄青镇范围内,从孩童六岁起就开始免费教育,共进行九年教育。”
温庭筠一脸向往地说道。
“啊?这可能吗?淄青镇所有的孩童?”
“无论家世吗?”
“这得花多少钱?”
“淄青镇这是要干嘛?”
李商隐和杜牧语无伦次地问道。
“这都是奉贤兄说的,想必是真的。”
“你的这位奉贤兄是谁?”
“金龙真人的父亲,司经局校书郎黄宗旦!”
“那可能就是真的了……”
“不管是不是真的,到了淄州就知道了……”
三人正要进一步讨论,就听见外面船家喊道:“临邑到了,请各位客官下船!”
三人只好停止讨论下得船来。
没想到码头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