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小茜这孩子从小就有主见,不干这个焦化厂就对了!灰头土脸的,能有什么出息?要不是辞职单干,从这个鬼地方走出去,能找这么好的婆家?你看,人家家里还有车呢!八成是做生意的。”
“像是做生意的,听说开了好几家酒店,诊所。小茜就是在他家里上班,认识的老板家的儿子呢!唉,我们家那闺女现在还在焦炉上班,那大夜班真难熬啊!我每天都得接送。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唉!”
“唉,焦炉的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那年那个老曹,就是那个经常喝酒打老婆的那个老曹,喝了点酒,不就掉进焦炉里了?烧的连灰都没找到。唉,老婆熬不住,嫁人了,只是可怜了几个年幼的孩子。”
“这怎么说呢?一人一个命,我们厂里的孩子有几个有出息的?不好上学,不是打架就是瞎逛,长大了能有个班上就不错了!还能怎么样?”
“人家厂长、科长家的孩子能进厂医院,能进厂电影院,能进生活服务公司。官再小点的,人家的孩子能进化验室,拿着那个啥量杯,试剂的做个实验,也不错。最差最差的,至少能看个锅炉房,也比看焦炉好啊!”
“唉,什么时候都一样!当官的孩子还是当官!工人的孩子还是工人。行了,啥也别说了,自己没用,还好意思怪自己的孩子没用?孩子们会说我们不要脸的!”
有时候,基层的老百姓说的也是实话,但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