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没有,我感到很愧疚。”
陈极:“四:校门口时,小混混威胁罗翰的时候,手里拿刀了吗?”
周老师:“拿了。”
“就是杀了罗翰的那把刀。”
陈极:“那你为什么不报警?”
周老师:“”
周老师:“我记错了,好像没拿刀。”
陈极静静地凝视着周老师。
办公室是如此的安静,屋外灰暗的天光被窗帘所遮挡,周老师的眼睛看上去有些发红。
“罗翰的死因是钝器砸伤,还是窒息而死?”
陈极继续发问,重复了第一个问题,换了种问法。
周老师:“刀伤。”
“左胸口被插了一刀。”
陈极:“校门口外,你看见罗翰的死因是什么?”
周老师:“刀伤。”
“左胸口被插了一刀。
陈极止住了话语。
罗翰的死亡地点在东河体育公园,校门外是周老师声称看见第一次勒索的地点。
那时罗翰还没死。
而且,周老师先说不记得了,后来又清楚地指出罗翰身上刀伤的具体位置,且用词和新闻上如出一辙,一个字都没改。
还有,能写出那样悼文的周老师,会温和地告诉罗翰他会长高的周老师,会驱逐疑似社会青年的周老师
不会做出,知道学生被勒索,还无动于衷的事。
一旦谈论起罗翰死前的经历,周老师就会被自动触发回答,将凶手引向小混混。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词,就是【罗翰的死因】。
只要问起死因,哪怕问句完全不符合逻辑,答案也只会是:
“刀伤。”
“左胸口被插了一刀。”
因为这是新闻报道上宣称的死因。
陈极理清了思路,默默地站了起来,望着面前如同人机一般的周老师,轻声说道:
“周老师。”
“最后一个问题。”
“罗翰的尸体,是不是只剩一张皮了?”
办公室寂静得如同坟墓一般
周老师死机了。
没有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
陈极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