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想赚钱,只能学针线活。
其实还可以学织布,但这个要付出成本,前期买织布机,买线,大多数人家是不愿意的。
谢茯吃完饭,把碗筷放在桌上,裴青生洗碗,她去屋里织布。
娘仨跟着她转移到屋内,各忙各的,话不停的闲聊。
“嫂子,村子那么多,每家有不少姑娘,姑娘个个都学针线活,绣荷包,绣帕子等等,这些活做出来都谁买?”
“他们不可能天天都去铺子里买荷包帕子吧,送去别的镇子上卖?但人家那边周围也有很多村子,不缺绣品,送到大成州的地方,人家都有钱,瞧不上我们这些农户人家绣出来的绣品。”
“这你就不晓得了。”郑桂花打着手中的络子回,“咱们绣得这些荷包帕子,不全是卖给自己人,有商贩一次买许多荷包和帕子,出了边关走商。”
“听说那很多人没见过荷包帕子啥的,我也不知这话说得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镇上老板收,咱们就绣呗,有钱赚。”
“这样啊。”谢茯了然地点头。
她之前还奇怪,那么多人绣荷包和帕子,究竟要卖给谁,原来是出口。
郑桂花直到她婆婆在院子中喊,才带着两个孩子回家。
裴青生刷好锅碗,路过门前,见她在里面专心织布,便没进去打扰,进屋抄书。
忙了一会儿,听到一阵敲门声。
裴青生放下毛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