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叔不拦着,他的想法比较开放,他相信自己儿子的能力,且年轻人就是要多磨砺,反正最后有老爸兜。
如此,齐非渊毫无畏惧地踏上了改革之路。经历数次尝试之后,“老油条”们纷纷开始反弹。
他们凭借着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和手段,暗中阻挠齐非渊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
情况严重时许多重要文件都无法顺利下达基层,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也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挫折使人进步,齐非渊深刻认识自己还是太过年轻,缺乏足够的经验以及必要的隐忍之道。
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不再一味直球出击,而是着手扶持属于自己的势力。
虎父无犬子,且青出于蓝胜于蓝。齐非渊比他爸更有过人的眼光和卓越的脑子。
他在公司内部提拔,暗处拉拢,社会上招聘出不少有能有才且心思纯粹的人才;挑选公司优质产业链与其着重发展,使之成为自己手上的筹码及将来公司的主心骨。即使"油条"们暗中破坏,绝不会伤及根本。
所有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可我爸的出现扰乱了整个计划。
我爸的所做所为像是个导火索,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作为外患的我爸在前上蹿下跳,而内忧"油条"们则是趁火打劫。
那时的齐非渊就有个初步计划,有的孩子就算养大再不易、再宝贝,可伤透心的父母,可以选择弃养。
简单点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他在与齐叔充分沟通商议后,不动声色收购一家默默无闻的小电子公司做计划的圆心,着手一点一点将圆向外扩散。
齐非渊打算做两手准备,若总公司能救,那小公司可作下属公司,若救不了可以单独脱离。
于是,他开始转移资产,将手中原有项目,乃至新谈项目全部挂于其名下,为不引人注目,大多业务均来自国外,丝毫不影响国内业绩。
齐非渊和我爸的斗智斗勇断断续续,原本事态可控,可这时,京市齐家出场。
老爷子跟他电话沟通几次,目的,去父留子,不接受他父母,但要他回去接手家业。
齐非渊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