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诞在多位大臣面前打开信纸查看,随后将信纸交给他们传阅,并询问他们的意见。
根据信纸上的内容,厅内大臣们立刻分位了三派。
本就一直站在苏诞这边的人,表示此事只有苏诞本人才能抉择,他们没办法给出意见。
因为不管是为了道义舍弃利益,还是当小人获取利益,后果都是苏诞自己承受,所以只有他有选择的权力。
他们青海国不管最后选择哪种,基本都不会损失利益,最多就是得不到多余的利益,放弃到嘴边的肉。
而曾经苏曹那边的人,他们对新上任的苏诞有太多看不顺眼的地方,如果这个时候让苏诞为青海国争取了利益,那这个皇位他肯定坐稳了。
至于舍弃道义,被人诟病不记恩情这种小事,对于苏诞这样地位的人根本无关痛痒,毕竟高位者就是可以指黑为白。
他们自然就不希望苏诞达成开疆扩土的成就。
更何况这件事情这么看都很简单,因为山海国动了。两国一旦默契联手,龙江国不死也残,而残了的龙江国离死又有多远?
最后一部分是以国家和个人利益为主的中立派,虽然他们也为苏诞上位提供了帮助,可那也是因为苏曹不可选了,不是他们忠于苏诞这个人。
青海国联合山海国拿下龙江国什么的,简直是天大的馅饼啊!
对青海国和他们个人的钱兜都有好处,怎么可能拒绝,当然是让苏诞不要计较那种恩情的小事。
至于零散的墙头草,则对此事的看法各不一致,纷纷站队。
“哪来的天上掉馅饼的好处,说不定我们一动手,山海国就退了,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呢!”
“山海国是在我们行动后行动,他们肯定是觉得机会千载难逢,刚好攻打其他国家,可以解决他们内部的矛盾,所以不可能是陷阱。”
“此事关乎到皇上的名誉,只有皇上有权力决定,让你们提意见,你们还真当自己是根葱了?怎么敢替皇上做主。”
三派人吵的不可开交。
苏诞看着他们也很头疼。
以为他自己就不纠结吗?
山海国的行动太出乎意料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