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九座重镇才算巡遍,从边关回京。
说起这个儿子,隆庆帝那是一万个满意。整个就是一个翻版的,正经版的自己。
太子和老四两个人一个模样神似自己,一个性格神似自己。自己这些子嗣中,最受宠的自然也是这两个。
“为了国家大事,儿臣怎敢言辛苦。”
入座后,隆庆帝将自己的打算还有京中发生的一些事全都说给了太子。
当太子听到隆庆帝有心改革之时,当即起身:“儿臣愿为……”
隆庆帝不停的招手示意他坐下:“你看你,打小就是这样,猴急猴急的,听爹把话说完。”
责备的语气中更多的还是骄傲,老子命好,虽然当太上皇的爹不靠谱,但有个好儿子啊!!
隆庆帝扯着太子,走到台阶上,父子二人并肩而坐,一如当初在王府时父子闲话一般。
“改革之事朕是不准备让你碰的,朕也不准备让薛虹那小子抗旗上。
朕很清楚,这一刀下去,不说引得天下反,恐怕也差不多的啦……
除了朕,谁去顶在最前面,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善终。满朝群臣不行,薛虹不行,你同样也不行。”
“父皇,儿臣岂能坐视……”
隆庆帝一巴掌拍在太子后脑:“长能耐了?听爹把话说完!”
隆庆帝扭头看向太子,眼底满是笑意与骄傲:“老大,你的性子朕知道,为人太正。继位后不说一代圣君,明君还是没跑的。
只是如今我大明即将到了积弊难返的时候。不做出改变,最多不过苟延残喘百年。
朕不甘心。所以朕哪怕背了千古骂名,死后可能被文人戳脊梁骨,朕也要试一试。
如果朕成功了,那你就带着朕给你留下的班底走下去。
如果朕失败了,那这事和你也没有任何关系,骂名罪过,就全让我一个人担了吧。”
隆庆帝虽总自嘲不学无术,可真说学问和聪慧,兄弟几个中就属他最出类拔萃。
古往今来变法的,可有一个好下场的?
想图变,如果连压力都顶不住,自然不可能成功。
所以早在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