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听着不像是你家琦琦的声音,原来是芝芝回来了啊,好孩子,不哭,不哭,告诉婶婶,怎么了?”
林敏芝哽咽着说:“李婶婶,妈妈要我煮粥,我不会烧灶,火太大把粥烧糊了。妈妈就生气骂我了。”
“好孩子,没事,你妈妈那是着急了,心疼粮食。你给妈妈道个歉,就没事了。”
“妈妈对不起,我以后都听妈妈的话,不想着去上学了,就在家帮你做家务,带妹妹弟弟。”
这时周围几家邻居也听到了动静,就连前院住的几户人家也按耐不住凑热闹的心,在林家厨房门口围了个里三分外三层。
一个胖乎乎、长相喜庆的女人不嫌事大的开口道:“我说呢,把大女儿扔乡下这么多年都不闻不问,现在半大不大的孩子想着接回来,原来是想要个免费劳动力,这如意算盘打的响啊,我在前院都听到了。”
作为厂办妇女主任的李秀琴也接过话茬说:“我说芝芝他妈,你不会真有这种想法,算算芝芝都十岁,早该上学了,咱们可不兴旧社会中那一套重男轻女,不让女娃读书。现在可是新中国,国家都恢复高考了,你们家条件也不差,该让孩子读书还是得让孩子读书。孩子读好书了,以后才能为国家建设好好出力嘛。”
围观的其他邻居也纷纷附和。
“就是,就是,你家林海要不是读过书,怎么可能这厂委书记的职位轮到他当。”
“李大姐,说的对,不管是男娃女娃,只要他们愿意上学,就都该送他们去上学。争取考个大学生出来,到时候我脸上多有面子。”
“张碧华你倒是聪明的嘞,广撒网,多捞鱼。”
“那是当然的。我们家山子玲子那机灵劲就是随我。”
“你就吹牛吧。”
沐筠荷听到邻居们的议论纷纷,满脸通红的解释说:“我们没有那种想法,只是芝芝现在这个年纪上学不大合适,上学也上不出什么名堂,还不如在家能帮忙做下家务,带下弟弟妹妹,等满十六岁,咱们厂招工,就让她进厂去。我们也是为她好。”
沐筠荷以为这样解释大家能理解,毕竟在这年代,不让孩子上学也是常有的事。
没想到,李秀琴听了沐筠荷的解释,非但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