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试验场中央,面前摆着三把不同程度损坏的横刀——这是叶秋特意派人送来的战场样品。
\"这把卷刃最严重。\"叶明拾起第一把刀,手指抚过锯齿状的刃口,\"大哥说这是在砍突厥铁甲时损坏的。\"
身旁的孙老锤仔细检查后摇头:\"铁质太软,淬火也不到位。\"
\"这把是直接断裂。\"叶明又拿起第二把,断口处可见明显的气泡和杂质,\"杂质太多,韧性不足。\"
第三把情况稍好,但刀身已经弯曲变形。\"持久战的问题,\"叶明若有所思,\"连续劈砍后金属疲劳。\"
他踱步到一旁的铠甲架前,那里挂着一件血迹斑斑的札甲,胸腹处有个触目惊心的破口。\"突厥狼牙棒造成的,穿戴者肋骨断了三根,差点送命。\"
周瑾递过热茶:\"东家,边关送来的战报还说,重甲影响机动性,很多士兵宁愿少穿些甲也要保证灵活。\"
叶明抿了口茶,任由热气模糊了视线。这些正是他预料中的问题——古代武器装备在材料、工艺和设计上的局限性。但如今有了改良后的高炉和水利锻锤,或许能做出一些突破。
\"召集所有工匠首领,一个时辰后开会。\"叶明突然放下茶盏,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有新想法。\"
工坊议事厅内,二十余名工匠首领围坐在长桌旁。叶明站在一块大木板前,用炭笔勾勒出几种新型武器的草图。
\"传统刀剑最大的问题是"刚柔不能两全"。\"叶明的炭笔在板上快速移动,\"太硬则脆,太软则钝。我的解决方案是——夹钢法。\"
他画出一个三明治结构的刀身剖面:\"外层用韧性好的熟铁,内层夹高碳钢为刃。熟铁抗冲击,高碳钢保持锋利。\"
孙老锤眼睛一亮:\"类似"百炼钢"的做法。\"
\"不止如此。\"叶明又画出淬火槽的设计图,\"我们要改进淬火工艺。普通清水冷却太快,容易开裂。我设计了一种特殊冷却剂——\"
他从桌上拿起一个陶罐,里面盛着深色液体:\"这是桐油和食盐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