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父和大儿子一起回来的,父子两人不仅长的像,性格也像,都是那种话少的人。
“许笛,怎么样,都好了吗?”
“爸,都好了。你和大哥去洗手,我妈的饺子都出锅了,西葫芦鸡蛋馅的,可香了。”
许笛把捣好的的蒜泥盛进碗里,这种陶制的蒜缸子,在几十年以后,很少见了。
“妈,你们食堂来富强粉了?”
“嗯,狼多肉少,一家分了几斤。现在精细粮不好弄,尤其猪肉,听说有猪瘟了。”
“嗯,我们医院的食堂也是,好几天没有荤腥了。”
许大嫂看见儿子吃完了一个饺子,又给他夹了一个。
“你也吃,我看着他呢。”
许大哥虽然不善言辞,但是知道心疼媳妇。
孩子出生以后,他也学着带孩子,洗尿戒子,没有当甩手掌柜的。
这一点,让许笛很羡慕,那是她梦寐以求的家庭氛围。可惜,到死也没有实现。
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
饭后,许大嫂夫妻负责收拾桌子,刷碗。
许笛带着小侄子玩,许军又跑没影了,不到睡觉时间不回家。
他不会走远,就在家属院和同龄的孩子玩游戏。
现在孩子玩的游戏,抓鬼子,弹玻璃球,藏猫猫,跳皮筋,打口袋……
都是户外活动,家里人口众多,住的空间有限。像许家这样宽敞的住房条件,那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家都是一家好几口人,挤在几十平的房间里。孩子一屋,大人一屋,人挤人的。
七十年代的住房条件紧张,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很多住平房的,家里儿子多,结婚没有足够的空间,只能在房间里拉上帘子,就算隔开了。
许笛庆幸自己穿到的是一个家庭氛围和条件都不错的人家,从心里感觉轻松很多。
许家一家子,除了在云省当知青的许梅,其他人都见过了。
等有时间了,去郊区乡下,看看爷爷奶奶,那是一对非常好的老人,对许笛是真心的疼爱。
想着这些事情,许笛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