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加上外部门支援的人,共二十人,也是一支不小的队伍了。
关于此次去前线的方式,有陆路和水路两种方式选择。
陆路的选择多样化,但是无论怎么走,都要经过多个土匪占领区。
躲都躲不过,因此在陆路的选择上,始终存在着争议,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无法决断。
最后张信力排众仪,主张选择水路,争吵之声才逐渐平息。
张信的计划是,从静海码头,雇一条大船,然后顺运河南下。
这段路上虽也有劫匪,但好在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条船上,力量集中,这样就不会给盗贼机会了。
到济宁码头后,再顺陆路西行,直达交战区。
大家认为此法可行,就定了下来。
经过一番准备后,这天凌晨,他们乘着夜色,组织了十辆独轮车,在二十名士兵的帮助下,喊开了城,然后向静海码头进发。
他们这边忙的不可开交,在京都的另一个地方,也没闲着,也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
那便是方杰的府邸。
一直到现在,方杰都以为女儿在张信手里,可见他的情报是多么地糟糕。
自从知道张信要远行后,他一直在注意着事情的变化。
由于他所处的政治地位比较高,差不多处于人臣的最顶端了,所以他想打听某些事,基本不费力。
很快,通过多种渠道,他搞到了有关张信这次出行的安排,及押送人的情况。
共有十车的宝物,护送人员大概有二十人,从静海到济宁这一段,要坐船。
方杰告诉牛武,在济宁码头以北这一段路上,千万不要动手,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机会。
若想搞事,只能从济宁码头开始,到交战区域这段路程下手。
牛武表示自己听明白了,并安慰表哥,放心好了,他绝对会做好此事的。然后骑了一匹快马,没有去码头尾随,而是选择去了前方。
牛武一走,方杰心里空落落的,不知此去是否能把事办好。
作为朝廷一等大员,如果从他的职位上来看,他希望张信能把财宝安全押运到交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