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树林因此特别有名气,后来成为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类似于今天的坐标,用来说明方位。
左木这个地名,也是特殊情况下形成的。
最早来这儿的一批人,在这树林边休息时,见从树林里飞出一只啄木鸟来,为了方便,便以林中出现的第一只鸟,给这片树林,包括周边,命名啄木。
后来人来的多了,这个地名也就叫开了,只是叫着叫着,把啄木叫成了左木。大概是为了书写方便吧,反正左木代替了啄木,这个名字沿袭了下来。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侬水而居,水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而这儿有水,水在戈壁又极度缺少,所以凡是想进入沙漠的人,都到这儿取水。
这儿水质纯净,甘甜,喝起来十分爽口。方圆几十里的牧民,都来这儿取水。
由于这儿条件得天独厚,每年一到春季,这儿人满为患,都是要进入沙漠的人。
在这儿取水,并做短暂的休整,为下一步进入危险地带做准备。
后来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商机,便在这儿做起了饭馆生意。
大获成功,生意火爆。
接着又有旅馆出现,给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带来了家的温暖。
于是乎,一发不可收拾,更多的商人来到这儿,冬种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什么布匹行,粮店,凡是与民生有关的东西,这儿都有了。
人们按照先来后到的规矩,以最早来这儿的那家张家包子铺为起点,向北依次盖起了自己的商铺,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商业街。后来又以此街为参照,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小镇的骨架就此形成。
接着,一些无业流民,一些犯了罪的罪犯,都涌向了这儿,在这儿建起了自己的居所。
那片树林,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建造房屋的木材。
没多少年,那片树林就被砍光了,只剩下了一个名字。
林木光了,小镇也发展起来了。至少得有一万人在这儿居住,使这儿成为进入沙漠的必要之地,物质补给站。
为了使有信仰的人心灵上有所依托,人们在镇南河边建了一个关帝庙,在西关修了一座佛寺。
由于位置突出,关帝庙从修建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