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唉声叹气又无奈。
一年到头辛勤耕耘,交完税,剩下的也就勉强够一家人糊口。
“哎,一整年累死累活,到头来得个桔。”
“还是谢老头家有本事,开了作坊就是不一样啊,这日子眼看越过越好咯。”
谢家今年开了作坊,生意红火,直接用银子抵粮税,粮食都留着自家吃,村民们满眼都是羡慕。
晒谷场上,官差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锦绣和谢锦南交完粮税回家,看到谢二勇装载驴车厢。
“大嫂,我去收黄豆。”
“嗯,尽量多收一些。”
家里囤的黄豆快消耗完,是该收购了。
当初和各酒楼食肆签订的文书,期限是半年。
如今期限已过,豆皮的知名度也打出去了,锦绣让谢二勇给各位掌柜老板带话,不再续约,也就是说,以后谢家不送货了,像厂家一样卖货出货,要是货量不够,可以下订排期做货。
这样的好处是量力而行,主动权掌握在自个手里。
中午作坊下工后,黄梅提醒田婆子,还把锦绣也叫上:“锦绣也来吧,今日秋月也在家呢。”
吃过午饭,锦绣和田婆子去三房那,还揣上针线布料。
姑嫂俩在屋里做针线,外面黄梅卢媒婆田婆子仨在讲话,关着门听不大清楚他们说什么,听笑声还谈得挺愉快。
“秋月过完年十五了吧,等你哥娶到媳妇儿,就该轮到你咯。”锦绣裁剪布料,开玩笑道。
谢秋月手中针线穿梭,闻言脸颊微微泛红,低头羞涩一笑:“我还小呢。”
“秋月心里,能做丈夫的男人该是怎么样的?”
“我”
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现浮现一道高大的身影,谢秋月被这个念头吓了一跳,摇头如拨浪鼓,“嫂嫂,我现在无心想这些,只想好好努力,在成衣铺多学些本事,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嫁人了,能有傍身的依仗。”
锦绣打量着她,眼神深思。
谢秋月在成衣铺做学徒两个多月了,越发得心应手,每天都充满干劲,人也自信了很多。
年纪轻轻,觉悟却挺高。
锦绣喟叹:“女子将来总归要嫁人,可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