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心急如焚,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好似能滴出水来,每一位大臣都神色凝重,眉头紧锁。
一位李姓老臣,身形佝偻,步履蹒跚,显然是被病痛长期折磨,但此刻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与忧虑。
他拖着病体,艰难地出列,双手微微颤抖地拱手说道:“大王,如今秦国来势汹汹,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赵国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位能征善战、熟悉兵法、威震敌胆的将领来统领军队,方可有一线生机。老臣以为,廉颇将军乃不二之选。”
“昔日他在赵时,秦军多次闻其名而不敢轻易来犯,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那令人胆寒的威名,皆是有目共睹。虽廉颇将军曾与大王有隙,但国难当前,臣恳请大王放下过往的恩怨情仇,召回廉颇将军,以保我赵国社稷之安危,延续我赵国之血脉。”
李牧这位赵国的名将,身姿挺拔如松,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闻此,他也上前一步,神色庄重地附和道:“李大人所言极是,廉颇将军作战勇猛无畏,犹如猛虎下山;其经验丰富,对我赵国军队的每一个将士、每一种战术都了如指掌。”
“且其虽在魏多年,但臣相信,他心中对赵国的那份眷恋与忠诚从未熄灭,想必时刻都盼望着能重回赵国,为赵国效力。此时召回,定能激发他潜藏已久的报国之心,让他全力以赴地抵御秦军,保我赵国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然而,上大夫郭开却暗自心怀鬼胎,他那狭小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他眼珠一转,嘴角微微上扬,上前奏道。
“大王,廉颇将军年事已高,岁月不饶人啊。且他久离赵国军队,如今的作战之法恐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跟不上如今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再者,听闻他在魏国也未受到重用,可见其能力已大不如前,若贸然召回,万一不能胜任,岂不是会误国误民,让我赵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还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赵王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内心犹如一团乱麻,犹豫不决。
他深知廉颇的才能,那些往昔的胜利与荣耀都是廉颇一手铸就的,但郭开的言辞又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中,让他对廉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