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刀已经高高举起,只看何时落下!
就当所有人期盼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而沾沾自喜时,刘伯温还算比较清醒的一个。
得知和自己斗了多年的老伙计,即将抽身上岸,远离朝堂。
他也心有灵犀,开始为自己谋划退路。
回到府里,立马写了封奏书,送进宫中
可惜,事与愿违!
朱元璋看过之后,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那张原本不算难看的脸,也变得扭曲阴鸷,眼神有如刀子般锐利。
因为,从大明建立那天起,他就没想放过这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青田先生。
如果说,李善长是大明的萧何。
那刘伯温的智慧,足以比肩汉初的谋圣,张子房。
世上,很少有人能看穿他的心思,但他却常能看出别人在想什么。
刘伯温的可怕之处,不在于能上阵杀敌,手撕敌方将领。
而是无穷无尽的谋略,和精于算计的脑袋。
这种人,往往防不胜防!
即使朱元璋本人,也畏惧三分,不敢让他脱离自己的掌控
回想当年,小明王被张士诚的大军围困,城中兵少将弱,粮草不济,随时都会有破城的危险。
不得已,连夜派出使者,向同为红巾军的朱元璋求救。
就在此时,意见发生了分歧。
朱元璋认为小明王是义军首领,应当星夜发兵,火速驰援。
可刘伯温却不让救,主张隔岸观火,等待时机。
这件事,让两人逐渐产生嫌隙,貌合神离。
朱元璋那本就不算宽广的心胸,更是像被扎了根刺,难以根除。
试想一下。
如果,某天他马失前蹄,落到小明王的下场,刘伯温会不会故技重施,产生不该有的念头呢?
因此,每当午夜梦回的时候,朱元璋都想狠狠心,一劳永逸,铲除后患。
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故而暂且忍耐。
如今,正是大明国力上升的关键期,自然不会放任刘伯温离开京城,回家养老。
想都别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