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接过来一看,立马喜上眉梢。
想不到,自己现有的财产,还不少呢!
算上老朱格外关照,派人送来的三千贯养老金,以及收藏的古董字画啥的,总价值差不多十几万两银子。
放到普通人家,绝对是一笔泼天的富贵!
想来并不奇怪。
原主儿毕竟做了几年丞相,还兼着光禄大夫、太师等头衔。
明朝的俸禄虽历代最低,但仅仅丞相一职位,每年就有千余石俸禄
而且,这可是万恶的旧社会!
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事并不稀奇。
更何况,原主又不是什么刚正不阿,清廉如水的好官。
否则,怎么做得了丞相呢?
“嗯,做得不错!”
得到笔意外之财,李善极为高兴。
这可都是未来的启动资金啊,必然要好好筹划一番。
当天傍晚,华灯初上。
他便把阖府上下召集起来,当众做出宣布——
明早,所有人离开京城,回老家!
此话一出,只有他自己眉飞色舞,兴高采烈。
其余人等,包括他的两个‘儿子’在内,很多都显得态度冷淡,兴致缺缺,半天做出没有回应。
显然,他们并不愿意离开富丽繁华的京城,回到曾经的穷乡僻壤。
“怎么都不说话?”
“我再重申一遍,明天清晨,你们必须跟我走,不许有任何借口!”
“别忘了,在这个院里,是我说了算!”
直到一番空言恫吓,摆出主人公的架子,才把众人不满的情绪压下去。
至少,在这个阶级固化,崇尚宗族礼法的时代,最讲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之类的封建糟粕。
可谓一招鲜,吃遍天!
前提,你得是人群中,那个掌握话语权的。
当天下午,中书省内。
在京的文官,无论六部的尚书侍郎、大理寺卿等等,凡是有头有脸的,大多汇聚于此。
可谓群贤毕至,济济一堂。
目的,是来拜见朱元璋新任命的朝廷二把手,尚书左丞相,杨宪。
都说新官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