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家说得一文不值,就真的一文不值了!
胡惟庸显然没这么幼稚。
只见他微微起身,目光平静地看着在场众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同僚们,比起和姓杨的斗气,还有件更重要的事。”
“再过几天,咱们的引路恩师,大明第一位丞相,就要告老还乡了!”
“扪心自问,李相这几年,对我以及在座的各位如何?”
话音刚落,立马有人开口。
“那还用说,李相对咱们恩重如山!”
“没有他,咱们还在学堂里钻研章句,白首穷经呢,焉能有机会立于朝堂之上!”
“若蒙不弃,我愿拜为义父!”
“没错,李相可是咱的恩人,真不知怎么报答才好”
见众人口径一致,胡惟庸这才引出了后面的话。
“正好,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想必你们都知道,我和李相的关系,名为师徒,实则情同父子。”
“既然大家都感念他老人家的恩德,不如等他出城那天,大家一起去送送他吧。”
“也算咱们晚辈的尽一点孝心,诸位意下如何?”
在古代,这种尊师重道的表面文章,一般不会遭到反对。
何况是把四书五经奉为圭臬的读书人?
胡惟庸刚一说完,马上就博得了赞同。
“子明兄说的对!”
“咱们不能忘了李相的大恩,到时必须出城相送。”
“都说人走茶凉!”
“咱不能人还没走,这茶就凉了。”
“我也去!”
“也算我一个”
看着眼下的局面,胡惟庸满意的笑了。
只要带头把这件事办好,他的威望才会随之上升,将这些人牢牢掌握在手中。
同时,也就有了对抗杨宪,成功上位的本钱。
未来可期!
翌日清晨。
天色微明,城门大开。
街道上静悄悄的,李善满心欢喜的,带着一家几十口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去往那素未谋面的故乡!
当马车驶出城门,他掀开帘布,回头看了一眼,心中莫名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