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小子,你总算提出个有水平的问题了。”
“的确,只要百姓兜里没钱,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就不会产生经商的念头,或者别的什么打算。”
“然后就会一直受穷,钱就无法流通起来,导致百姓越来越穷,县里的财源也会越来越少。”
“如此,无限循环下去”
“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李芳同样想到了这一层,感到深以为然。
旋即站起身来,用央告的语气恳求道。
“爹,儿子能不能坐稳县衙,全看您老人家的了。”
“您可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啊!”
李善长笑得胸有成竹,表示一切尽在掌握。
“放心吧,办法早替你想好了。”
“大抵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制定一些优惠策略,广而告之,把临近州县的商人吸引过来,让他们在此安家落户,经营产业。”
“那些本乡本土的,没钱但还想经商的,你就以县衙的名义借贷给他们。”
“但必须专款专用,不能胡吃海喝,随手花了”
对此,李芳有着不同的理解。
“可经商有风险,赚钱了怎么都好说,但要是赔的血本无归,一文不剩,百姓岂不更穷了?”
“到时候,我找谁追债去?”
“总不能因为还不上钱,带人把他们的家抄了吧?”
李善长似乎已有准备,不假思索的说道。
“机会总是留给有勇气的人。”
“借给百姓做生意的钱,可以写清楚条款,允许他们晚几年还清,减轻一些压力。”
“而且,到时候只要求他们偿还本金即可,利息分文不取。”
“如此一来,想必会有人愿意尝试的。”
李芳皱着眉头,很是费解。
按说主意是对的,但好处都归了百姓,连利息都不要,县衙拿什么赚钱?
李善长闻言一笑,劝他稍安勿躁。
“你别总顾着眼前的利益,眼光要放的长远一些。”
“只要把路子打通,百姓通过经商买卖,让钱流通起来,还会让你赔本赚吆喝?”
“前期要做的,就是扩大宣传,多用鼓励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