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决定,就由你来担任本次科举的主考官吧!”
“开科取仕,乃国之基石,你务必要全力以赴,实心用事,多为大明选些可用之才!”
打消了淮西派的妄想,朱元璋立马做出了决断。
仅凭三言两语,就定下了主考官的人选。
不知是早有预谋,还是临时起意。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众人的目光迅速游离,很快锁定在一道两鬓斑白,面容苍老的身影上。
那人正是当朝翰林院学士,宋濂!
说起主考官必备的几项条件,他几乎完全符合,无可挑剔。
论人品,宋濂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温良敦厚,平时只埋埋头钻研学问,从不参与是非。
论威望,他声名在外,早年四处传道授业,桃李遍天下,与叶琛、章溢、刘伯温三人,并称为浙东四先生
说是当世大儒,文坛领袖都不为过!
论学识,他精通儒家经典,烂熟于心,乃是朱元璋钦定的五经博士,专门为太子朱标和一众皇子讲学。
同时,还负责《元史》的编纂,可见功力深厚。
论资历,更不用说了!
满朝上下,文武群臣,很难找出比他年纪大的。
何况,宋濂为人谦和守礼,老成持重,平时不温不火,和谁都能处得来。
出身浙东一派,但和同僚们只有私下交情,从不搞拉帮结派,结党营私那一套。
这也是朱元璋放心大胆,敢把主考官交给他的原因
“老臣宋濂,多谢陛下信任!”
“必当不辱使命,将本次科考办得红红火火,广招天下贤才,为大明之兴盛,添砖加瓦!”
伴随考官人选落定,朱元璋宣布退朝。
虽说未能如愿,但胡惟庸及麾下淮西派的官员,都没有当面表现出来。
首先,人贵有自知之明。
论才学名望,他们与宋濂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且,命令是朱元璋下的,金口一开,已成定局,无可争议。
再说了,宋濂虽称不上两袖清风,清贫乐道,但以他的为人,应该不会为了主考官的职位,跑去给皇帝送礼吧?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