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目光严厉,言道:“李文龙,你无端休妻,身为读书之人,知法犯法,该当何责?”李文龙答辩:“回禀大人,休妻实有缘由,并非无故。她触犯了七出之条。”知县追问:“有何证据?”李文龙答:“回大人,某日归家,于后院方便时,闻后门有人呼妻名开门。待我急出,那人已逃,遗落袖中金坠环与情诗三首。继而发现金镯、小扇,故此休妻郑氏。请大人过目此物及诗。”说罢,呈上坠环、镯子、小扇及诗稿。
知县览毕,怒形于色:“你这刁民,先杖责二百!”李文龙辩解:“敢问大人,学生所犯何律,何至于此?”知县冷言:“打后再告知。”此时僧人插言:“望大人宽恕,暂记其过,待后解释。”知县转向李文龙:“你夫妻平素是否和睦?”
李文龙答:“和睦。”知县又问:“汝妻往日是否贤良?”李文龙回:“确是贤淑。”知县斥道:“若你妻本分,夫妻和睦,此事或有奸人作祟,离间尔等,可有深思?你亲眼见证妻之不忠乎?”僧人建议:“大人可否令差役传唤郑氏、马氏及那无赖,以明真相?”
知县即命王雄、李豹速去传唤。
话分两头,郑氏自被舅母接回后,次日央求舅母调解,马氏前往李家,却被拒之门外且受辱。马氏归家述说,郑氏悲痛欲绝,马氏亦不再愿涉入。早餐时分,一位约六旬老妪造访马家,见郑氏便问:“此女何人?”马氏介绍:“乃吾甥女,嫁与李文龙。”老妪感叹:“如此佳人,怎会嫁给那寒酸书生?实为可惜。”马氏叹道:“今已被休。”
老妪闻言笑道:“分了也好,免受那份罪。如今自由身,我给你介绍个人选如何?卞虎,前兵部尚书之子,近来家道中落,正寻续弦。嫁过去便是当家主母,锦衣华服,珠翠满箱,岂不美哉?”郑氏反问其年龄,老妪自称六十八,郑氏驳斥道:“愿您长寿,但高龄更应言语积德,勿拆人家庭。请回吧。”老妪遭拒而去。
未几,又一四旬妇人登门,言辞相似,力促郑氏勿恋旧情,重提卞虎婚事。郑氏再次拒绝,心中暗觉蹊跷:“四媒人均提一姓,其中必有隐情。或许卞虎欲借此离间我夫妻。”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