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富贵买了十几份报纸,给单位的每个人发了一份,并指出了哪个是他儿子,哪个是他孙子,把电影院众人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作为新晋的一大妈许冯氏,拿着报纸在院里给自己的儿子孙子也宣传了一波,许冯氏表示,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第一次觉得光荣,沾了儿子的光了,最重要的是给她生了一个好孙子。
娄晓娥还买了一个相框,把这版报纸给镶好,挂在了墙上。
最夸张的是厂里,厂报还给许大茂做了一个专访,提了先进,工资涨一级,现在已经48块了,还有各种奖励,比如搪瓷缸,暖壶,毛巾,笔和笔记本。
就连街道都过来慰问了,王主任亲自来的,开了久违的全院大会,号召广大居民像许大茂学习,为国家的文化传播事业做贡献,子承父业,教育下一代。
那慷慨激昂的演讲,许晓听了都脸红,这真是他爸?不是别人?
可看看院里众人羡慕的眼神,好吧,这个时代的东西许晓理解不了,但尊重。
许晓作为最小的一个演员,也被四九城日报采访了,当问起他的创作灵感,许晓是这么说的:
“我家人都是从事文化传播的,我爷爷是放映员,我爸也是放映员,电影主题曲伴随着我的成长,那些旋律就像印在脑子里一样。
它既是音符也是文字,我能创作歌曲离不开家里人的教育,爸爸教我唱歌,妈妈教我弹琴,这样的家庭氛围,让我喜欢上了音乐,想让我的歌给大家带去欢乐。”
最后还在记者的见证下,写了一首《歌声与微笑》,有写作的照片为证,这首歌被刊登在了报道的后面。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上海小荧星儿童合唱团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1986年)
许大茂父子俩在整个工业部都出名了,虽然可能不认识他们,但肯定听过他们的歌,在收音机里经常会听到。
同时挖墙脚的也多了起来,外部的文工团挖人也就算了,各个厂里的文工团也来挖人,孙书记给宣传科下了死命令,必须把人看住了,不能被挖墙脚。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