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情感,是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的,是在日常的点滴中产生,又被日常的琐碎掩盖。
从十几年前,国门打开,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不久的国人,开始面对外面世界的光怪陆离,当街上的外国人越来越常见,外国新奇先进的各种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高兴之余,总会有些不是滋味。
外国的产品就是先进的,是昂贵的,是时尚的风向标,外国人都是有钱的,是外宾,外商,他们高高在上,享有某些特权。哪怕是湾湾的商人,港岛的商人,也是各地政府的座上宾,和外商同等待遇。
以前他们是用武力欺负我们,现在换成了用资本,虽然不敢说欺负,但盛气凌人是最常见的。
经过十几年的开放,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眼界越来越开阔,这些年积压在心里的不满,或者说不服气,需要一个机会宣泄,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我们已经可以在任何领域和你们一争长短。
如果能在众多国家的竞争中胜出,获得举办奥运会的资格,无疑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契机。
1908年,《天津青年》上刊出著名的奥运三问:我们何时才能派出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派出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我们何时才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可以说,从那时起,国人就明白,奥运会上的体育竞技背后,代表的是国力的竞争,是国家地位的竞争,更是国运之争。
1990年亚运会举办前,邓公第一次提出要申办奥运会,整整十年过去了,经历过93年的失败,这一次申奥能否成功,将是对我们十几年经济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验。
二十年后,很多没有经历过的人对申办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不以为然,觉得完全是劳民伤财,根本没有必要。
但他们不懂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排名前五,甚至前三的军事强国,是世界最大、最有活力的商品市场。一个与米国争夺世界领导地位的国家,当然不需要用举办什么国际性赛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在新世纪初,我们还没有完全融入主流国际社会,国家需要一个机会,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实力,人民也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