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到了那时候,老夫必身先士卒,宁死不退!”
王翦表了下态后,旋即声音又放缓下来,低声道:
“况且本将军并不是在宽慰你们,而是确有办法!”
“尔等且听本将军说……”
……
……
另一边。
咸阳学宫中。
一众来自于大秦各地的大贤大儒们,此时早就纷纷云集在了咸阳学宫。
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大秦水利总纲!
第二:赢野与李斯要造一门新字出来!
这两件事情都是关乎天下民生,又有着莫大功绩的事情,便是再如何清心寡欲的老学究,都按捺不住前来咸阳了。
现在一众大贤大儒,学宫博士山长,又兼大量自各地踊跃而来的水利专家们,正齐聚一堂,研讨分析着水利总纲中的诸多事宜。
而当大家真的开始仔细分析起这部总纲时,才发现此书中的错误和纰漏,却是远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少很多!
本来。
大家想的是即便这部总纲确有其事,可此纲囊括天下江河水域,涉猎范围过于广大,单凭赢野和其麾下之人,只怕远远不够,其中必有大量的疏漏,错误,乃至误导之处。
可当数十位大秦地方上的水利专家们,仔细研读一通后,却是几乎发现不了错误,书中记载的水势图,水流图,乃至诸多水利工程的蓝图草案,几乎样样没有疏漏,甚至补充之处!
如此一来。
众人震撼当然可想而知,对于赢野的看法当然也有了巨大转变。
“某此前一直隐居于南海,不问世事,听闻太孙殿下总揽群贤,编撰水利总纲,本以为又是一急功好利,夸夸其谈之辈。”
“可这几日看完总纲后,方才知道某此前的看法,是多么的片面和刻薄呐!”
一位隐居于南海的隐士看罢总纲后,忍不住抚须长叹道。
闻听此言。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震撼与难以置信。
的确。
本来大家听说赢野率人编撰水利总纲,还以为是这位储君想要养望,故意弄出的噱头,根本不是在真的修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