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悠远、仿若世外桃源的清平镇,有一座承载着数百年家族历史的老宅,它静静矗立在青石板路的尽头,是陈家世代繁衍栖息之所。宅子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在岁月的轻抚下,泛出一种柔和又质朴的光泽,马头墙高高扬起,似要冲破时光的枷锁,诉说着往昔的荣光与沧桑。陈家向来秉持耕读传家的祖训,家中的书房更是被视作家族智慧传承的圣地,倾注了一代又一代长辈对晚辈学识精进的殷切期望。
踏入书房,一股淡淡的墨香与陈旧的书卷气扑面而来。一张梨木书桌稳稳当当立在中央,那梨木质地温润细腻,纹理犹如行云流水,仿佛天然的山水画卷,桌面被擦拭得光亮鉴人,上头井然有序地摆放着线装古籍,古籍的纸张微微泛黄,透着历史的厚重;羊毫毛笔整齐地插在笔筒里,笔尖蓄势待发,好似等待着书写传奇;精致的砚台静静卧着,仿佛一位沉默的老友,见证过无数日夜的苦读。然而,就在这书桌上方,一根粗壮无比的横梁横跨而过,宛如一条沉睡千年、突然现世的乌龙,浑身散发着沉甸甸的压迫感。这横梁由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木制成,颜色暗沉如墨,岁月在它身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沟壑,每一道纹理都像是在无声诉说着久远的故事,此刻,它却以一种不容抗拒的姿态,沉甸甸地压在书桌之上。
陈家的长孙陈书礼,自幼便展现出超凡脱俗的聪慧天资。年仅三岁,他便能奶声奶气地诵读经典诗词,稚嫩的童声回荡在老宅的庭院里,引得邻里纷纷侧目夸赞;五岁时,他已能提起小小的羊毫,蘸墨挥毫,笔下的字画虽显稚嫩,却有着一股灵动之气,众人皆断言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家人对他更是寄予厚望,视作家族振兴的希望之星,每日督促他在这书房里潜心苦读。晨曦微露时,他便端坐在书桌前,借着第一缕阳光诵读;夜幕低垂,烛火摇曳,他还埋首于古籍之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起初,一切都如顺水行舟,陈书礼在学堂里的表现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