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曾继文当初在清扫甘青之后,咬咬牙在酒泉建立了一个年产百万的钢铁厂,但是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而且这个产量,可是按照全面抗战爆发之时东北的钢产量来修建的。
为此,曾继文搜寻了很多西边的技术人员。
直到现在,那边都还在赶进度,不然曾继文为何还需要北面那么多的技术人员。
按照那边几个负责人给的说法,北边支援之后,明年上半年就能够投产了。
而当曾继文解决完原材料之后,便想到后世常说的换用钢弹壳。
而要做钢弹壳,要么使用涂漆钢弹壳,要么使用覆铜钢弹壳。
而做覆铜钢弹壳,首先需要加工电炉碳素钢,之后添加稀有金属做合金钢,其次再加工合金钢弹壳,然后电镀覆铜,再将弹壳拉壳钩槽进行磷化,最后进行拉壳沟涂漆。
里面的每一个步骤,都不是现在他们能够做出来的。
尤其稀有金属,整个华国除了钨矿,其他基本都是白纸一张。
而合金钢在380美元左右一吨,大概一千二百多大洋,而铜则是一千多大洋每吨。
加上各种工艺下来,曾继文算出这笔账后,顿时觉得还不如买铜呢。
看到这个花费,曾继文就将目光投向了涂漆这种工艺。
与覆铜唯一的差别就是,不需要添加合金钢,但是需要加工出优质的电炉碳素钢。
然后把优质电炉碳素钢加工成细长的钢棒,然而这又需要极精密的电力轧钢机参与。
之后就是出动冲床,把棒料冷剪成小段圆柱状毛坯,再将两端墩平吗,将小段圆柱形毛胚进行退火了处理。
再之后进行毛坯磷化、皂化之后,把毛坯挤压送到封闭模具内,通过挤压工艺加工成钢盂。
最后则是将钢盂加工成型为弹壳,再进行电泳涂漆。
至于涂漆的工艺,目前除了北面,就只有原时空里小胡子后期也弄过,不过在这个时间段里,基本上处于保密阶段。
得幸亏有袁紫等人,在抗战爆发之后不久将这个工艺给解决了。
但是碳素钢也得要六百大洋一吨,而且钢弹壳还有一部分缺点,不能复装不说,还磨损枪膛,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