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原材料都要靠进口,做出来的船还会便宜不少的原因。
这里指的是和几乎同时开始接受近代科技的东瀛比较。
其实和阿美丽卡比较也可以,他们的造船成本也一直不低。
“先造二十艘,闵厂负责四艘,剩下的得江南厂负责。”
“要新开发动机厂,闵厂已经抽不出足够的人手了,所以我才来江南厂。”
在刘一鸣说出困难之前,汤潇逸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允许你招募洋人,或者将部分零部件交给洋人做,自己只负责总装。”
“也可以收购、租用私营船坞船台。”
“船厂开办经费和造船经费,我先拨五十万两给你。”
“后续囊虫们退赃后,留40用于船厂建设。”
现在困扰汤潇逸的不是经费,而是工人。
闵地已经拉不出更多工人了,都还在继续扩大规模,江南厂的造船工人被拉走了七八成,都还不够。
但江南厂一个优势,那就是在淞沪。
淞沪有大量的外国人船厂、技术工人。
汤潇逸自己人手不够,就把主意打在了这些在华工厂头上。
“这么多?用不到这么多,大人不如把钱拿去扩军,有五十万两,已经够够的了。”
“属下保证,月内就能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