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翰林修撰涨红了脸,正要反驳,却被另一位年长的尚书打断:“你们都别争了!这‘崇文伯’之位,当以对朝廷的贡献和在儒家学界的威望为考量。老夫主管礼部多年,主持过多次重大祭祀活动,又参与修订多部朝廷典章,其中融入诸多儒家理念,这等功绩,你们谁能相比?”
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一直沉默的孔家一位旁支子弟站了出来,他神色庄重,语气沉稳:“殿下,我孔家虽出了孔讷这等逆贼,但我等旁支子弟,一直恪守祖训,研习儒家经典。晚辈自幼饱读诗书,以弘扬圣教为己任,也曾在族中教导子弟,传播儒家文化。若能有机会参与竞争‘崇文伯’,晚辈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朱雄英淡淡的说:“退朝。”声音不大,却如同重锤,瞬间压下了朝堂上激烈的争论。
群臣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纷纷跪地行礼,“恭送殿下。” 尽管心中仍有诸多想法与不甘,但在朱雄英的命令下,他们也只能暂且作罢。
朱雄英下朝后径直朝着朱元璋所在的宫殿走去,途经御花园时,他感到一阵疲惫,瞧见前方亭子里石桌上放着一壶茶,便信步走了过去。
他提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入口,清润甘甜,疲惫之感稍稍缓解。
朱雄英刚把茶杯放下,身后传来朱元璋的声音:“好大孙,厉害呀!”
朱雄英转过身,见朱元璋正带着一众侍从,满脸笑意地朝他走来。阳光洒在朱元璋身上,映出他不怒自威的气势:“老爷子,腿脚够快的呀。”
朱元璋走到亭中,在石凳上坐下,笑着说道:“你这据理力争可不简单呐!面对群臣的刁难,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将律法与大义阐述得清清楚楚,还顺势抛出新设爵位的想法,把那帮老滑头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朱雄英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新设‘崇文伯’之位,也是临时起意。”
朱元璋赞许地点点头:“这临时起意能有如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