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里逃亡之路,可是把这批败兵累得不轻,体力消耗严重,有限的粮食早就被吃光了,少量的战马也被宰杀充饥,才让他们坚持到了现在。
本以为距离天庸关不远,终于能够逃出生天,哪里想到竟然会遭遇一支秦军骑兵的追杀,顿时就慌了手脚,根本就没有抵抗和反击的想法,撒开脚丫子就往天庸关的方向跑。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天庸关驻军的哨骑和巡逻队,迅速将情况上报坐镇天庸关的将领。
没有接到任何消息,并不知道宁山县等三县情况的蜀军将领,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在知晓追杀这股残兵的秦军骑兵只有1000人的时候,当机立断派出了一支千人大军出关接应。
倒也不是真的好心救援,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乃是想要从这群败兵口中,知晓前线的战况,毕竟现在的天庸关兵力空虚,若是前线大败,他就必须要立刻向后方求援。
天庸关战略位置关键,本不应该抽调太多驻军,可奈何守关将领与青阳卫大将军关系特殊,为了帮助青阳卫反败为胜、收复失地,竟然私自调动了主力随同青阳卫南下。
若是战事顺利,大军返回,天庸关自然稳如泰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再加上有人帮衬,私自调兵的事情,也就可以顺利地被遮掩过去。
可要是真的出现了问题,那麻烦就大了,私自调兵的将领肯定难逃一死,可他们这些下属同样不会有好下场,哪怕明知道派兵出关有风险,为了弄清楚前线的情况,也不得不冒险而为。
廖化的追杀并没有用心,与其说是追杀,倒不如说驱赶来得更加恰当,若不然以秦军骑兵的战力,追杀这么一支蜀军残兵,根本就不可能让他们有逃离的机会。
等到出关的蜀军部队与蜀军败兵汇合到一起,廖化才猛然下令进攻,几乎是在顷刻间就冲散了蜀军的阵型,真正地衔尾追杀。
狼狈不堪的蜀军士卒一路后撤,沿途留下了大量的尸体,眼看着天庸关就在眼前,然而侧翼突然烟尘弥漫,地面传来强烈震动,大股骑兵突袭而来,将天庸关内外的蜀军士卒都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