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杨于畏每晚都会准时躲在墙下,等待着那女子的出现,聆听她的吟诗声。有一次,女子吟完诗后,杨于畏鼓起勇气,隔着墙接着吟道:“幽怨之情谁人知?翠袖单薄月光寒。”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可吟完之后,四周却陷入了长久的寂静。杨于畏满心期待地等待着,却再也没有听到女子的回应。他失落地回到屋内,刚一坐下,就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正从门外缓缓走进来。
女子走到杨于畏面前,微微欠身行礼,轻声说道:“公子真是位风雅之人,此前多有躲避,还望公子莫怪。”杨于畏见女子主动现身,心中大喜,赶忙起身相迎,拉着女子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旁。他这才发现,女子的手瘦弱而冰冷,仿佛没有一丝温度。
杨于畏忍不住问道:“姑娘家住何处?为何总是在这荒郊野外徘徊?”女子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本是陇西人,跟随父亲流落至此。十七岁那年,不幸染病去世,至今算来,已有二十多年了。在这荒凉的墓地里,我就像一只孤独的野鸭,无依无靠。之前吟诵的那首诗,是我自己所作,只是用来寄托心中的幽怨罢了。没想到公子能为我续写,心中实在欢喜。”
杨于畏听着女子的诉说,心中满是怜惜,忍不住想要与她亲近。女子却皱起眉头,轻轻推开他的手,说道:“公子,我乃阴间朽骨,与活人不同。若与我有染,定会折损公子阳寿,我实在不忍心害公子。”杨于畏听了,只好作罢。但他心中好奇,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女子的胸口,惊讶地发现,她的肌肤竟如少女般细腻柔软。他又想看看女子裙下的双脚,女子见状,低下头,羞涩地笑着说:“你这狂妄书生,怎如此啰嗦!”
杨于畏仔细看去,只见女子穿着月色的锦袜,一只脚用彩线系着,另一只脚却系着那条紫色的带子。他疑惑地问道:“姑娘,为何两只脚的带子不一样?”女子回答道:“昨晚因害怕公子,匆忙躲避时,不知把带子丢在了何处。”杨于畏一听,连忙说道:“我帮姑娘拿过来。”说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