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破损呢?”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疑问。
物理学上的压力是垂直作用力。
于是,他联想到压强的概念。
结合部破损是因为内部压力过大。
要控制这个压力源,就要找到方法。
一个想法在他脑中浮现——改变接触面积。
根据公式f=3dps,在压强增大时如何保证承受的压力不变呢?
减少受力面积似乎是个可行的办法。
怎么实现?用何种结构可以让接口在高压下仍保持最小压力?
他突然想到可以将钢片接合部位改成锥形结构,使内外压力自然抵消,确保接触面最小化的同时也能利用内部压力建立更强的密封。
杨小涛马上动手画出新设计的草图。
半小时后,看着修改好的图纸,李华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
拿着修改好的图纸,来到张主任办公室。
发现屋里没人,李华就去了车间找张主任。
张主任正好巡视完毕走回来,看到李华匆匆赶来的样子,有些惊讶:“你怎么来了?不是在干你的活嘛?明天就要实验了。”
李华没有理会指责,迅速递上手中的图纸。
“张组长,我做了些改动。”
张主任接过图纸,仔细对比原来的和新改的图,尤其是看了改进的效果,感到非常吃惊。
“你弄的?”
“是,我觉得这应该会更好。”
“行,明天一起带着图纸跟我去测试。”
第二天,跟着张组长去做测试之前,张得道心里也有几分紧张。
他知道自己提出的方案是否可行,只有通过实验证明才能知道结果。
在十车间内,另一位八级钳工老赵也正忙着改进设备。
他的设计方案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了一个扩展圈和改进的橡胶圈固定装置。
旁边,同事们紧张地看着他工作。
一切忙完后,大家都期待地围在一起观看试验情况。
虽然外表相似,细节改进却是显而易见的提升。
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