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塾堂门口处的光亮被遮挡住,陈凡转头一看发现是周三近站在门口。
原以为这家伙会跟自己打个招呼,说个“报告”啥的。
谁知道这小子竟然直接进了塾堂,施施然朝最后空着的桌凳走去。
塾堂里一众小娃娃看着十七八岁的大个儿全都傻了。
就连刚刚在思考问题的薛甲秀,目光也跟着周三近朝塾堂后面挪去。
陈凡抽出戒尺在讲案上拍了一下,发出“啪”的一声。
随即,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了过来。
陈凡瞪着薛甲秀和一众学童们道:“眼睛都给我看书,不看书看哪呢?”
薛甲秀低眉顺眼回座位思考去了,塾堂里又传出郎朗的读书声。
就在这时,坐在最后角落里的“学童”周三近起身要求发言。
陈凡看了看他,脑子顿时胀痛,说好了就是来混日子的,怎么还用起功来了?
但他毕竟是名义上对方发社的夫子,陈凡点了点对方道:“说!”
周三近背着手,一脸傲然的表情道:“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
“请教夫子,圣人曾畏于匡、困于蒲,厄于陈蔡,都能祸至不惧,从容相对,而这次遭宋桓司马,却要改变服装、避人耳目逃离宋国呢?”
陈凡刚想回答,对方又问:“还有一问,圣人在宋国树下休息,宋司马桓魋为何不直接杀了圣人,反而打草惊蛇,让人伐了圣人讲学时身边的那棵树呢”
若是第一个问题,陈凡还能试着解答。
特么周三近的第二个问题那就太刁钻了。
想要搞明白周三近的问题,首先要先听一个小故事。
孔子当年曾经批评过宋国司马桓魋,说他给自己打造石棺,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还不如让桓魋直接死了,尸体腐朽掉算了。
这句话让桓魋心中很是不爽,所以在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宋国的时候,将孔子讲学遮荫的那棵树给伐了。
孔子的学生见到这种情况,知道桓魋肯定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劝孔子换上老百姓的衣服逃出宋国,孔子听从了弟子的话,换了衣服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