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甲秀当然也是如此。
“夫子,您说的这些大道理,其实我都明白,但我总是想不出愤和悱到底是什么感觉。”
他们的对话,可能对于牛蛋这样的初学者很深奥。
对于接触了论语的贺邦泰与周三近而言则颇感兴趣。
贺邦泰也想让夫子在这个问题上举一反三。
而周三近则满脸的幸灾乐祸,想要看陈凡出丑。
陈凡稍稍思考一下,心里有些明白为什么薛甲秀会在这个问题上跟自己较真了。
说白了就是填鸭式教学和诱导式教学,到底哪个教育方式好的问题。
孔子是提倡诱导式教学的。
但很可惜,他的圣人门徒们却大多秉持着填鸭式教学的方法。
比如一个学童不懂一句话的意思。
现在大多数的师长给予的解释都是如同陈凡刚刚那般浮于表面。
他们将经义的本意解释出来后就万世大吉了。
至于孩子能不能理解,能不能举一反三并不在他们的责任范畴之内。
当然,这个也跟每个夫子的个人学养水平有关。
可能很多后世的人不能理解,这有什么不能举一反三的?
但……就是很难。
这个时代,除了圣人之言外,大多数对圣人之言的理解基本上都集中在世家、大族的手上。
国家也刊行过对经义的一些注解类书籍,但那毕竟是杯水车薪。
后世只要一上网,你想要得到什么信息都信手拈来。
可这个时代是不行的。
薛甲秀他现在的情况就是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显然这是开动小脑筋开始思考的好信号。
陈凡按下性子,对薛甲秀道:“行,那我给你说个故事听吧。”
“古代有个将军,姓年,名叫年羹尧。”
薛甲秀好奇道:“是哪一朝的将军?”
陈凡轻咳两声:“这个不重要,你只管听故事就是了。”
“哦!”薛甲秀忽闪着大眼睛跟同窗们期待地等着故事。
年羹尧少年时非常顽劣,他的父亲给他请了好几个夫子,但都被他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