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是骆宾王的《奉天讨武曌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这种文章要么写景,要么写事。
但对于问题的深入讨论,确实是骈文很难处理的一个短板。
不过……
陈凡却在另一世时看过一篇德国人写得文章。
这篇文章是汉学家专门研究《老子》的,上面说道,《老子》这本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句式……链式句。
什么叫链式句?
就是上面用对仗的联句提出问题,再用下面一联回答问题。
“链式句?从没听过?”
“是啊,我也没听说过!”
“是不是唬人的?”
……
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语,对这个新鲜的名字持有保留的态度。
陈凡笑道:“所谓的链式句我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其实还是藏在刚刚公孙鞅的故事中。”
一句句铿锵有利的对仗排山倒海一样压了过来,那么秦国的保守派甘龙会不会进退失据呢?
没有,反而,甘龙这个老顽固接下来的反驳也相当精彩。
“他的反驳,也就是我今天所说的链式结构。”
甘龙说的第一句话是:“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圣明的统治者都会因势利导,既不会移风易俗,也不会革新变法。
第二组对仗是接着上面那句话说得:“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意思是说,因势利导才能事半功倍,谁都不费力,不会把社会搞得鸡犬不宁。
连接起来两句话形成了甘龙的观点……因势利导才是人间正道,社会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东西,运行了这么久,惯性是很强大的,如果非要跟这个惯性跪着干,变法的人注定没有好果子吃。
圣人不易民而教……问题。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结果。
甘龙的两句话特别值得注意,他讲出来的两组对仗已经构成了基础的骈文结构。
第一组对仗抛出两个命题,上联是命题甲,下联是命题乙。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