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列队肃立,皇帝端坐龙椅,神色不明。
燕如烟与李玄璋,分列左右,按照礼仪相互行礼,动作标准得无可挑剔。
只是,当他们目光偶然接触时,嘴角都噙着一抹极淡的,只有彼此才能读懂的冷笑,那笑容背后,是深不见底的算计与杀机。
“如烟小姐,”李玄璋率先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轻缓,仿佛只是寻常的问候,但那话语落在燕如烟耳中,却沉重如铁锤,“前几日我们达成的和议,老夫以为颇有几分诚意。不知经过这几日,小姐对宫中局势如何看待?”
他在试探。
燕如烟微微一笑,笑容清浅,神色平静无波,仿佛未曾听懂他话中的深意:“李大人言重了。权势之争,自古便是如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谁又能真正割舍?本宫只盼,阁下能真正以诚相待,莫要让之前的‘诚意’,重蹈某些覆辙,那便辜负了陛下的期许了。”
她的话语看似温和,滴水不漏,实则暗藏机锋,隐隐点出对方可能的不轨之心,如同平静湖面下汹涌的波涛。
两人目光再次交锋,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迸溅,杀机密布,却无一语泄露半点真正的破绽。
周遭的官员们,或低眉顺眼,或故作不知,却都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两人之间那不同寻常的紧张氛围。
朝堂之外,那些低语的宫女,洒扫的内侍,他们或许不知晓具体的阴谋,但空气中弥漫的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却真实地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燕如烟深知,仅仅防守是不够的,她需要主动出击,更需要迷惑敌人。
她巧妙地利用了一次皇帝召见两人议事的机会,故作姿态,在皇帝面前展现出对李玄璋某种程度的“信任”。
当时,皇帝正翻阅着一叠关于边防的奏折,眉头微蹙。
燕如烟站在一旁,面带浅笑,看向李玄璋,薄唇轻启,声音柔和:“玄璋大人,近来政事繁杂,陛下宵衣旰食,幸得有您这般明察秋毫的肱骨之臣辅佐,宫中才少了许多风波,也让陛下能稍稍宽心。”
她的话说得极其自然,仿佛真心实意。
李玄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面上却谦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