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小公公的话,我便是顾洲远了。”顾洲远大大咧咧道。
小太监打开随身带着的锦盒,从里面捧出一卷明黄色的卷轴。
他大声道:“跪下接旨!”
侯县令跟里正几人全都起身下跪。
顾洲远往旁边走了两步,避开几人的跪拜。
他呵呵笑道:“小公公见谅,我早上干活崴着脚了,跪不下来。”
他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哪能朝一个小太监下跪?
说着他还朝着院外喊道:“大姐你们先待在外面吧,进来要磕头的!”
走到一半的顾家众人,赶忙又朝外面跑去。
小太监脸都垮了,这一家子都是什么情况?
还有你干活崴着脚,跟下跪有鸡毛关系?
有谁能告诉他,他下面该说些什么才好?
他见不远处,还有一个赤着上身的彪形大汉,双手叉腰,身上肌肉跟小山一样坟起,正虎视眈眈看着自己。
那智慧的小眼神,盯得他菊花一阵阵发紧。
他只得讪笑两声,“顾兄弟腿脚不便,站着接旨也行……”
小太监不敢再耽搁下去,忙擦一把汗,尖着嗓子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里依然选择使用耳熟能详的明朝宣旨格式。
可能有人会说正确断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但很多历史爱好者清楚,这八个字是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始创,当时的大朝会正殿叫做奉天殿。
朱元璋就在下达的诏书中自称“奉天承运皇帝”。
圣旨上因皇帝是“天子”,“天”与“皇帝”写一起时,要平齐。
便将皇帝换行顶格书写,和天同排。
于是就成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甚至有些影视剧中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全乃误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治国之道,首在安民;安民之要,贵乎勤耕善策。”
今有桃李郡青田县大同村乡民顾洲远,才德兼隆,心怀黎庶,屡献奇谋以济世,特昭其功,敕封爵赏,以彰天恩。”
“一曰农器革新,曲辕犁利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