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实中的种种束缚令她无法随心所欲地追求梦想,但至少还有诗歌能陪伴左右。当她用笔墨抒发内心情感的时候,仿佛能够挣脱肉体的禁锢,畅游于无边无际的精神海洋之中。或许,这便是上天对香菱仅存的一丝怜悯——即便身躯被困住,心灵却仍可借助诗歌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
话说香菱与黛玉正谈得起劲,宝钗气冲冲地走进潇湘馆。黛玉抬眼,微微皱眉,却也不惧,只静静看着宝钗。宝钗正要开口指责黛玉,香菱忙挡在前面。“宝姐姐,此事与林姑娘无关,是我执意要学诗的。”宝钗冷哼一声,“你这丫头,真是糊涂,学诗对你有何好处?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香菱眼神坚定,“宝姐姐,诗于我而言,是心中的慰藉,能让我忘却许多痛苦。”宝钗听了这话,心中一动,想起香菱的悲惨身世,竟一时语塞。这时,黛玉轻声说道:“宝姐姐,香菱妹妹心中有梦,咱们何苦阻拦。她虽身处困境,但诗能给她希望,这难道不比麻木度日要好?”
宝钗沉思片刻,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再阻拦。只是你莫要耽误了其他事务。”香菱大喜,向宝钗盈盈一拜。
此后,香菱学诗更加勤勉,诗作水平日益精进,她的名声也渐渐在大观园传开。众姐妹皆惊叹于她的进步,香菱终于在诗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心中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香菱的诗名传出去后,引起了一些文人雅士的注意。有位远方而来的公子哥,听闻香菱的诗作后大为惊奇,心想一个小妾怎有如此才情。于是托关系进了大观园,想要一睹真容。
这位公子哥名为苏瑾,生得风流倜傥且满腹经纶。他与香菱交谈诗词,发现香菱不仅对诗词感悟颇深,且有着独特的见解。苏瑾心中对香菱渐生敬意,也对她的身世感到同情。
此事传到了薛蟠耳中,他本就是个鲁莽之人,醋意大发,认为香菱此举有失体统,不顾香菱解释就要将她关起来。宝钗知晓后,出面劝解薛蟠,称香菱学诗有名乃是薛家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