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珠也是懂几分种地常识的,知道开垦一亩地要花费多少心思。
开出来还不完,还要养,一亩良田很可能四五年才能养起来,而没养起来的,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却得到很小的收获。
所以这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而且人还累。
珠珠:“这可不容易啊,最好找一片比较肥沃的土地才好,最好还要靠河或者溪水。”
朱大山苦笑,“我们不强求那些了,只求明年不要落到卖儿卖女的地步。”
珠珠有些沉默,半晌后道:“你们就没想过反抗吗?”
朱大山觉得那是天方夜谭,他意外地看着珠珠,“东家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们还能住在这里,还有田种有粮收就已经很不错了。”
斗志,以前的朱家村人都有。
可结果呢,只会受伤更多,死的更快而已。
对朱大山来说,背井离乡是不现实的,不说他们老祖宗就在这里,就单说他媳妇儿还病着,孩子还小,路上奔波劳碌很可能人就没了。
那他就没媳妇儿,孩子就没娘了。
朱大山不敢想这种可能,现在人虽然病着,可每天身边都能有个人说话,若是人不在了他找谁说去?
珠珠知道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但是不趁着秋税后这段时间做些什么,来年就会更苦。
她想了想,问他,“今年你们村还没下役令吧?”
朱大山摇头,也觉得很反常,“奇怪了,往年都是我们村最先收到通知,干最苦最累的活,今年第一轮役令其他村的已经被通知过了,他们是修路,我们之前还以为会是我们村来着,但李县尉也不可能突然转性啊。”
珠珠告诉他,“我们村已经收到通知了,这次是挖河道。”
朱大山:“……”
他猛然反应过来,一脸惊恐,“那我们村……”
珠珠点头,告诉他,“我了解到的是今年第一次发役令时整个福安县还有几个村子没收到役令通知。”
所以这次肯定会轮到他们剩下这几个村,毫无疑问,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朱大山心中惶恐,就想跑去找村长。
珠珠没拦着,还鼓励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