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对他的提问并不多,却格外“精准”:
“你主导的项目审批数据中,有多少是按照机制系统推荐流程走完的?有多少走的是‘绿色通道’?”
刘向力答得不慌不忙:“郝组长,机制推荐优先排序我们是完全遵守的,绿色通道仅限于市委市政府特别列出的重大产业项目。我们有文件依据。”
郝延林盯着他:“比如中微,比如南大光电?”
刘向力点头:“是。还有星城量子科技中心。”
郝延林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这些项目的确重要,我们也有评估。但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机制系统存在的意义,不是‘代行审批’,而是替代那些‘不透明的优先权’。”
刘向力眼神一凛。他听出了这句话的深意——巡视组不否认项目的重要性,却怀疑这套权力路径,仍旧“人为干预”。
与此同时,市纪委书记陈国威也收到了通知。
不同于财政、人社、发改这些“被核查”的部门,纪委系统被赋予了“配合监督”的角色。这等于告诉所有人:巡视组不只是要“查”,更要“立”——立标准、立底线。
陈国威立即指示,纪委系统连夜调取所有机制系统运作中的“例外审批”与“非机制推送路径办结”的案件,并迅速梳理出五十多个“可疑”流程。
次日清晨,陈国威亲自带队,将整理好的第一批材料送到巡视组驻点。
郝延林当场翻阅,露出少有的欣慰神情。
“星城市纪委,动作很快。”他看向陈国威,“你们知道我们要找什么。”
陈国威淡淡一笑:“机制改革,不是中央给星城的特权,是星城先跳了进来。如果这套机制真的要全国推广,谁都逃不过规矩。”
郝延林点头。事实上,这句话也正是巡视组此行的真正目的:
不是清算,而是试金。
星城市高新区,一场突如其来的封闭式调研也在同步展开。
林熙然作为高新区主任,接到了巡视组第三小组的专项通知——
“你们辖区内所有与机制系统链接的政策激励、人才引进、产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