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兰同志说的就是老大家的两个闺女。
俩闺女一个十二,一个八岁,都还不识字呢,但被刘秀兰同志架着,也不好意思说没上过学,只能笑着点着头:“是啊,是啊,我们家有老五这个先例,脑子指定不差。刘同志说的对啊。”
三花奶奶现在畅想着家里的孙子孙女们以后各个有出息,端上了铁饭碗,逢年过节,一兜子一兜子的点心罐头的往家里送,想想都喜人。
三花奶奶和刘秀兰同志一见如故,最后听说想买两只鸡,给姜干事补补身子。
立马带着她去了鸡窝,让她随便挑。
于是,临走的时候,刘秀兰提着一只五六斤的鸡高高兴兴的向三花奶奶告别。
留下姜糖拿着钱往张家人怀里塞:“这是纪律,我们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该多少是多少,要不然这鸡我们不要了。”
姜糖这些天已经把这几句话说了上百遍了,最后总能通过这句话压住那些热情的村民。
而一旁的三花奶奶,在看到刘秀兰提着鸡,闺女在后面付钱的样子。
又是一阵感触,这要是她闺女儿子该多好。
于是等姜糖母女一走,三花奶奶就对着一家子道:“老五,这两个月你放假在家也没事儿,以后上午你就教他们几个学认字。咱们老张家,以后一定要个个端上铁饭碗。”
说完看向几个孙女:“你们几个明天也跟着你们小叔学,如果学的好,这次开学,我就让你们去上学堂。”
“娘,咋就突然让她们学认字了,我还有事儿呢。”
“你有啥事儿?这些天也没指着你下地,开荒的事儿都是你几个哥哥干的,你在家里教教孩子学习难着你了?”
“没有没有?”
三花奶奶又看着剩下四个儿子:“这次开荒种菜,说是秋收村里能收,你们家的孩子能不能上学,就看这次能种出多少菜。
儿媳妇们,人家刘同志说的对,咱女人也不差。都给我支棱起来,小辈们这么多个,我就不信我三花培养不出来一个姜干事这样的。
还有,你们都给我争口气,将来也让你们奶奶吃上罐头,喝上麦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