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外围。
在这三个月里,穿越者们围绕着书院外围,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各项发展工作。
赵刚在这三个月里,陆陆续续招来了不少流民,让穿越者们一个个忙得脚不着地,只能不断抽空安置流民。
不过依然赶不上赵刚招来流民的速度。
第一个月,其实还好,书院外围的人口还维持在 200人以内,一切都在相对有序的节奏中推进。
穿越者们如往常一样开会,分配任务。这天,陈禹泽例行召集大家开总结会议。
书院临时搭建的木屋里,十二位穿越者围坐在略显粗糙的木桌旁。
桌上摆放着几张皱巴巴的手绘地图和用木炭记录的数据。
陈禹泽双手撑在木桌上,目光扫视着每一位成员:“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营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咱们不能满足于此,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咱们得提前谋划应对。”
钱瑞站起身,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发展思路:“农业生产如今已步入正轨,接下来我们得把目光投向手工业。
咱们周边资源丰富,山里的竹子、河边的黏土,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我们得充分利用起来,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但现在流民增多,基础物资需求必然暴增,我们的手工业发展计划得加快进度。”
安静轻轻拨了拨垂在脸颊边的发丝,补充道:“教育也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孩子们是咱们的未来,知识可以解锁我们的科技,虽然有点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可以先找些宽敞的屋子当作临时教室,没有书本就自己动手抄写,教书人员可以让林穗和陈德海帮忙教一教。
而且流民里肯定也有识字的,说不定能补充师资力量。”
坐在一边的林穗和陈德海点头表示愿意帮忙。
宋文彦则将关注点放在了生产工具上:“老钱,你之前说的‘系统资源可视化’,能不能准确定位铁矿脉?
现在木器加工效率太低,必须想办法搞些铁器出来。
流民一来,农具、工具的需求只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