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姝见嫂子面色不太好,便道:
“爹,你们去吧,我和嫂子去街上转转,买些艾草待会儿回去做青团。”
陈家婆媳关系并不紧张,陈母也很敏锐地察觉儿媳的变化,白了老伴一眼,道:
“你们去吧,我和孩子们去看看,她们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的,买菜连价钱也不砍。”
李高平道:
“好,娘你们去吧,记得买些红豆泥,我小师弟还挺爱吃的。”
陈父此时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他并非有意提孩子这一茬儿。没能孕育下一代不光他们老一辈人焦急,年轻人又何尝不烦恼揪心?于是他把儿子拉到一旁,小声道:
“洵儿,陪你娘她们去吧,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就得有顶门立户的陪着才行……你知道我没那意思,你给萍儿说说,叫她不要忧心,更不要难过。”
陈洵知道父亲的脾气,点头道:
“爹你放心。”
也不是张萍太敏感,而是古人对无后这一点看得实在太重,“无子去”可不是说说而已,生不了孩子是会被夫家休了的,哪怕生了女儿,也有很大被休的可能。
李婶道:
“那我也陪着逛会儿街吧,这午后怕是要下雨,得多备些菜,万一这雨下个两三天没完没了的,吃喝倒成了个大问题。”
林风庭道:
“行,婶子你们去吧,午饭不必等我,我想趁雨还没落下来去瓜洲古渡看看。”
李婶道:
“好,去吧,你们读书人的心思我不懂,但书上都说好的地方肯定不会差。若是雨下得长了,千万别冒雨,就是叫顶轿子也成,我知道你们不忍心见下苦力的人劳累,但也别委屈自己。”
林风庭应道:
“好,我听婶子的。”
本来打算踏完青就去瓜洲古渡看斜阳,但却忽略了天气,“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不只是一句诗,更是几千年来华夏各地人民对气候研究得出的经验。
林语道:
“那我和师兄去瓜洲渡吧。”
……
大伙分成三拨,林风庭和林语直直往南行去。两人脚程快,半个时辰不到就已经立在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