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映当日,位于法租界的“百代戏院”门前人头攒动。青年学生手持竹板伞,叽叽喳喳议论影片的内容;衣冠楚楚的商界名流则侧耳聆听身边同伴对导演沈洛的评价;甚至一些怀揣小资情调的洋人也不甘落后,身着西服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手里攥着一张试映票。
沈洛站在戏院二楼的包厢内,透过雕花窗格,俯瞰这场景。他一袭藏青长衫,袖口整齐无一丝褶皱,五官俊朗,眼神却如鹰般锐利。他的身后,张铭吉将一份观众名单交到他手中,低声道:“少爷,这次入场的名单都在这里。包括几位日本商社的代表,也被我们‘意外’送了票。”
沈洛眉梢微挑,薄唇轻抿,旋即淡淡一笑:“看来我们的准备,吸引到了该吸引的人。”
张铭吉迟疑了一瞬,还是压低了嗓音:“少爷,这部电影的内容,恐怕会触怒日方,他们那边的反应……怕是不好对付。”
沈洛将名单合起,抬眸望向戏院内陆续落座的观众,语调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该做的事情,总归得有人去做。影片上映,只需一日,便能让真相如火燎原。”
试映正式开始。片头并无花哨的序幕,而是以一段低沉却振奋人心的配乐引入。一座孤城在画面中缓缓显现,阴云密布,冷色调下充满肃杀气氛。随着镜头推移,街道上流民如潮,衣衫褴褛,哭号声交织成悲凉的音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蜷缩在断壁残垣下,怀抱婴儿,眼中却空洞无神。
观众们屏息凝神,仿佛被这沉重的画面牢牢攫住。随后的情节更是层层推进,影片以隐喻的方式描绘了一场“敌军屠城”的暴行:妇女被强掳至军营,男人被押解至刑场,孩童在废墟中啼哭,鲜血染红了街道。虽然未明言“日军”二字,但对观众而言,这一切却已无需赘述。
银幕前排座的苏珈婉,今日素颜而至,着一袭浅色旗袍,乌发挽于脑后,目光专注地盯着银幕,指尖轻捻着手绢。她低声对身旁的江雪说道:“沈洛将真实与艺术结合得如此深刻,观众定会感同身受。这部影片……怕是要引来一场风暴。”
江雪用手中的小扇遮掩住脸上的复杂表情,低声应道:“沈先生确有才情,但这手法太过锋利了些。你可别忘了,咱们对面的日本商会,可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