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所处之地,地势复杂,河水从高耸的山岭间奔腾而出,仿若一条脱缰的巨龙,带着无尽的力量与狂怒。每逢雨季,河水猛涨,汹涌的水流如同一头巨兽,无情地冲垮河岸,淹没大片肥沃的土地,冲毁无数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房屋。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们,尽管饱受水患之苦,却因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不舍,始终未曾想过离开。
陈玄初到此处,望着眼前衣衫褴褛却眼神坚定的村民们,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与怜惜。他深知,若不帮助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们治理水患,这片土地将永无宁日,百姓亦会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他决定留下来,与村民们并肩作战,共同对抗这肆虐的洪水。
陈玄深知,治水之关键在于摸清河流的习性与周边地形。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背着简陋的行囊,手持自制的测量工具,围绕着河水流出的山口仔细勘查。他攀爬陡峭的山坡,荆棘划破了他的衣衫与肌肤,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但他浑然不觉。在炎炎烈日下,他长时间凝视着河水的流向,观察水流的速度与变化;在狂风暴雨中,他依然坚守在河边,记录水位的涨落与河水的冲击力。每一处河岸,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地形,他都不放过,详细地记录着一切可能与治水相关的信息。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勘查,陈玄终于对通天河的水情和周边地形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他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宏伟而又缜密的治水计划。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个计划的实施绝非易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漫长的时间。但他望着村民们那充满期待与信任的眼神,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
治水工程正式拉开帷幕,首要任务便是建造渠首枢纽,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鱼嘴工程。鱼嘴选址于通天河的江心,此处水流湍急,暗礁林立,施工难度极大。陈玄亲自带领精壮村民,驾驶着简易的木筏,在汹涌的河面上艰难前行。他们先将一根根粗壮的木桩打入河底,以此作为基础支撑。然而,河水的冲击力实在太大,刚刚打入的木桩转眼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