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需要您配制的那种止血散。\"思雨一边清理伤口,一边说,\"还要准备缝合用的蚕丝线和银针。\"
她记得父亲教导过,处理外伤要\"三看四步\":
看出血:判断出血点和程度
看污染:评估伤口污染情况
看深浅:确定是否伤及重要部位
然后按步骤:清创、止血、缝合、包扎。
\"孩子,别怕。\"她轻声安慰患者,同时熟练地配制药水,\"这药水有点凉,但能让你不那么痛\"
这是她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局部麻醉方子,用某些草药的汁液调配,能暂时麻痹伤处神经。
沈明轩递来银针和蚕丝线,看着女儿娴熟的手法,想起自己第一次教她缝合时的场景。那时她还要踮着脚尖才够得着手术台,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石屑都已取出,可以缝合了。\"思雨说着,开始下针。她的动作虽然没有父亲那么快,但一针一线都十分扎实。
\"呼\"半个时辰后,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最后一个绷带也包扎完毕。
\"大夫,这医药费\"男子愁眉苦脸地说。
\"先养好伤,钱的事以后再说。\"思雨温和地说,从药柜里取出一包药粉,\"这是消炎止痛的药,每天换药时撒在伤口上。三天后来复诊。\"
送走父子俩,思雨长出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还在微微发抖。
\"害怕吗?\"沈明轩问。
思雨摇摇头:\"不是害怕,是紧张。看到那么重的伤,总怕自己做错什么。\"
\"这种紧张很好。\"沈明轩欣慰地说,\"说明你对生命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医者若失去这份紧张,就容易变得轻慢。\"
夕阳西下,父女俩坐在后院的老槐树下。这是他们每天总结的时间。
\"今天学到了什么?\"沈明轩问。
思雨认真思索:\"学到了验血观色,学会了重伤缝合,还有\"她抬头看着父亲,\"学会了什么叫"医者父母心"。\"
\"说说看。\"
\"就像爹爹教导的,医者治病,更要医心。\"思雨轻声说,\"看到病人的苦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