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河点头回道:“四月时犬子生了一场病,康复后便说想吃青豆。”
“我寻思着,这青豆拿来做菜给吃了多可惜呀,可奈何小孩子嘴馋,我心一软就答应了,当时我也觉得,有一块地里生长的豆苗有些太密实了,担心透气不佳,豆苗容易生病,便选了些许青豆苗割了回家剥了青豆,给孩子解了解馋。”
“后来,那些被分了植株的苗圃长的便比其他地方的茁壮一些。然后,就是现在这些样子。”
听陈友河说明,晒谷场这数担高产黄豆苗的出处,那身穿绸缎的富贵中年也没忍住心中的高兴,说道:“这倒是成就了陈壮士的拳拳爱子之心呀。既寻的一个可能让黄豆高产的途径,又解了娃娃的馋虫。哈哈,运气总是偏向勤奋之人的呀!”
“先生所言甚是在理,不过,这位陈友河,您可还记得,他就是五月之时,弄了那块豆腐形状稻田,养鱼驱蛾虫子的壮士。”
谢文元也为陈友河能有此收获感到高兴,同时把陈友河恰到时机的介绍给身边的富贵男子。
“恩,我想起来了。这次专程来到梅沙圩,可不就是想看看当初鲤鱼驱蛾的稻田,如今成效几何了吗?”
富贵男子点头说道:“陈壮士,我可是看过了谢夫子家,当初改苗养鱼儿的稻田才来你们村的。你能带我去看看你家当初改苗移株放鱼驱蛾的稻田吗?”
“贵人想去看我家的稻田,自是无有不允的道理。”
陈友河欢喜的说道。
眼前之人,他虽然不知其身份但从谢文元这个秀才老爷,对其的尊重程度来看,此人必定不是普通富商。
这两个月来,陈友河有过与许三千,谢江庭等地方富商打交道的经历,今时今日他陈友河的眼光已经,比两个月前要开阔许多。
说完,他便放下手中活计,带着众人来到了梅子窝水田边。
“友河壮士真乃奇人也,你这田里的稻穗,每穂竟然能长出二十八枚穂粒,比旁边未养鱼的稻穗整整多出八,九枚穂粒。”
程似道再三确认自己仔细清点过的三株禾苗上的穗粒,每一穗的穗粒都超过二十八粒。至此,他这才无比惊叹的说出心里的感慨。
“大人过誉了,实属巧合,养在稻田里的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