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邱金明早饭都没吃,急不可耐的带着银子回了大营。
店铺照常开门,今天仍旧由李素亲自坐镇。至于大营那边,邱金明一块带走的还有李素的请假申请。
第一批原酒出了一百六十斤左右,除却送礼走动的五十斤,店铺还剩下一百一十斤。稀释之后,出了三百多斤的商业用酒。如果按照正常模式无线售卖,这些存酒昨天估计就没了。
但是紧急出台限购模式之后,这些酒起码还能撑两天。
一大早,酒铺子前就排着老长的队伍。
都是一些高门大户里的仆役。
开了门,这些人蜂拥着挤了进来,挥舞着手里的银子,肆意的采购着这些酒。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才短暂的平息了下来。
倒不是这些高门大户没了购买力,而是店铺里的人也要休息,也要填饱肚子的。
李素坐在大堂的桌子旁吃饭,身旁开业规劝他的老人喋喋不休的在他耳边念叨。虽然让人挺烦躁的,但是李素仍旧笑脸应对。
“李小哥,您就再考虑考虑?”
“现在的价格,这些穷街坊们真是买不起啊。”
老人急赤白脸的说道。
倒不是他在跟李素讲价,而是又在规劝李素,希望他能够推出小瓶装的产品。
毕竟店铺里最小一坛都是五斤装。
你要说一坛子酒,五两银子,这些穷街坊还真是买不起。但是换一个思路,一斤装的小瓶,一两银子的价格相信还是有许多人愿意咬咬牙买一瓶尝尝的。
“张叔,我不是都跟您说了嘛。”
“再给我点时间,我一定让街坊都能喝到咱们的酒。”李素放下筷子擦了擦嘴,无奈的说道。
“小哥,您给我一个具体时间,我也好给街坊们一个交代呀。”张叔车轱辘话来回说。
其实也不怪张叔,因为李素也是这样的。
边关城里都是五斤装十斤装的坛子,那些小瓶一时半会李素也没地方去找。
当然,这里并不缺乏一些小的酒瓶,但都是一些造型精致且价格昂贵的。
用在这些一两银子一斤的酒上,根本划不来。
而且李素也有他的规划。
目前推出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