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七嘴八舌地跟着附和。
这时候,一旁有一个刚刚过来送饭的大婶从人群中间探出头来,喊了一句:“谁说没有!我侄子就找不见了!”
“哦?你侄子是做什么的?今年多大年纪?不见了多久?”祝峰赶忙问。
那大婶刚要开口,旁边几个人却哄笑起来。
“官爷,您甭搭理她!”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摆摆手,“李婶儿家的侄子是去年跑去了外地,找铁匠师傅拜师学艺去了,寻思学成了回来开铁匠铺,我们这边十里八乡都缺铁匠,那生意做不过来的做。
这才走了一年的功夫,学徒没学成,所以就没回来,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儿么!
她倒好,就生怕别人在她侄儿学成回来之前,先开起了铁匠铺,把钱都给赚走了,就天天急吼吼地在那儿盼着人回来!”
这汉子那么一说,一旁的几个人又开始噗嗤噗嗤偷笑起来,看样子这位李婶儿平素的确是个有些贪财的人,让旁人对那汉子的话都深表认同。
那个被称为“李婶儿”的妇人一听这话也有些急了,连忙用手里藤编的筐就往旁人身上招呼:“你们这些泥腿子的田舍汉,休要在那里胡说八道!
我那侄儿自小爹妈就没了,在我身边长大,就和我的亲儿一模一样。
若是没有什么事,就算学徒不成,他也会捎书信回来与我知道,不会这么杳无音讯。
现在可倒好,别说是等他写信回来,就是我托人捎信过去,也连个回音都没有,怎么能不叫我心里头发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