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近些年成群结队的国内旅游团才对这种小镇推崇备至,厌倦了大城市景色的他们认为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欧洲风情。
连带着这个偏僻的小地方都充斥着举着相机猛拍的中国人。镇上几家卖当地特产的店铺老板高兴地合不拢嘴。再大的脾气对上这些挥舞着钞票的大爷们也得立刻熄火。
特别是那个开酒馆的玛丽大婶见到中国游客就连竖大拇指,每见到一个黄皮肤的游泳团,一连串赞美的词语就跟不要钱似的从她那鲜红的血盆大口中喷涌而出,连个磕绊都不带打的。
而在日常,所有的雄性但凡从她嘴里一过,那都得加上一个前缀。
当赵言来到巴里城区的时候,滚滚热浪已经笼罩了这座有700多年历史的现代化城市了。
下了车,沿着港口大道走了一段路,来到一座门口蹲着两头石狮子的拱门前,这段石拱门估计以前是城墙的一部分,现在只保留下来这么一截,块石垒砌的墙体斑驳,剥落,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自己的杰作,就像一块块的勋章。
转过身来,身后是现代化的港口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远处的码头停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巨轮,带来全球各地的物产,通过发达的货运系统,送达欧洲各地。
空间与时间,已经不再是人们交流的障碍。
站在这里,仿佛站在两个世界的相交点,古老与现代,过去与未来。
身后,是六百年的历史,面前,是短短近百年的现代。身后的破败与面前的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巴里老城区最真实的写照。
这座始建于14世纪的老城是巴里城的贫民区,在这里你能找到全球各色人种,偷渡客、人贩子、混混、小偷混迹其中,这里是法外之地,法律对这里来说形同虚设。
它也是大巴里城的一颗毒瘤:肮脏、破败、妓女、小偷、贩毒、强奸……这所有的一切,以那座石拱门为界,被包藏在了外面的光鲜亮丽的现代化躯壳之下。
老城区的建筑大都是用石头垒砌,房子矮小而破败,所有的建筑都毫无规划布局可言。入目能看到的高大建筑无一例外都是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