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这把张嗣修给为难死了,一面是亦师亦友,一面是父亲兼当朝首辅,他是左右为难,只好躲着沈懋学。
    沈懋学见张嗣修之路不通,又去书给工部尚书李幼滋。打算让李幼滋这位当朝大员,张居正好友去劝张居正放弃权力回家守制。
    李幼滋本就是张居正改革派重要大将,考虑问题也是着眼全局,他不像张居正那么强硬,虽然只是一个晚辈,还是很耐心的回道:说沈懋学所言为宋人腐语,张居正不奔丧,得圣贤中道。
    沈懋学折腾来折腾去,都没成功,最终也只能引疾归。
    以上几人归属,只是这次夺情风波的沧海一粟,如果不是万历再三诏谕群臣,再及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朝局会更动荡。
    沈懋学、吴中行、赵用贤、邹元标等人声名鹊起。
    赵用贤回乡,建了座藏书楼,名“松石斋”,藏书达2000余种,万余册。赋闲之余据家藏之书编有《赵定宇书目》,着录图书3300余种,4900余册,其中宋版大字体图书就有50余种,元版书30余种。该目附有《稗通目录》,共着录240余册,各册着录书名。
    赵用贤为明代目录学的贡献与保存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后,赵开美继承父志,改“松石斋”为“脉望馆”,藏书达4900余种,2万余册。
    赵氏父子两代人经营藏书,使得“脉望馆”成为当时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即便是当时的天一阁也只有藏书2100余种,只是脉望馆的一半规模。
    “暑字号”收录有九种大西人译着,《泰西水法》、《天主教要》、《几何原本》等等。
    “洪字号”收录有外国诸夷志,十五种。遍及安南、琉球、北虏、百夷、日本、朝鲜等国。
    而脉望馆又因保存完整,被称为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活化石”。除了收藏,赵开美还刊印校正发行古籍,“赵本”还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赵开美抄校辑集的元明两代稀见杂剧剧本《古今杂剧》,今存国家图书馆,被誉为研究我国戏剧史的宝库。
    赵开美校刊的《仲景全书》,为研究伤寒的最好版本。
    ……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而此时的赵开美,还只是十四岁的少年,赵用贤刚被打完廷杖,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道界天下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混沌塔吞噬九重天鸿蒙霸体诀海岛军嫂美又飒,高冷少校领证了重生1960,我在山沟里攒下万亩良田天真烂漫茶室通兽世,她靠茶艺抚慰毛茸茸暴躁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