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说起文学,&34;周夫人轻轻转换话题,&34;我倒是觉得,现在的女作家写作视角比从前开阔多了。以前的女子写作,大多局限于闺阁之事,而今却能触及社会百态,探讨人生哲理,实在是时代进步的表现。&34;
&34;周夫人见解独到。&34;宋玉莹恭敬地说,&34;家父也常说,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往往体现在对女性的态度上。越是先进的国家,越是重视女性的教育和发展。&34;
&34;宋老先生确实是有远见的人。&34;周夫人赞许道,&34;我一直很敬佩他在推动女子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34;
说话间,花园里的桃花瓣随风飘落,宛如一场粉色的雨。周夫人看着这美丽的景象,忽然感慨道:&34;人生如花,看似脆弱,却能在风雨中绽放。我们女子也是如此,看似柔弱,实则韧性非凡。&34;
&34;周夫人此言极是。&34;沈若兰轻声附和,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雅集也到了尾声。太太们依次告辞,周夫人亲自将她们送到花园门口。
临别时,周夫人特意留下了沈若兰和宋玉莹:&34;二位不妨再留一会儿,我府上新得了一幅名画,想请你们鉴赏。&34;
两人随周夫人来到一间雅致的小书房。确认无人在侧后,周夫人轻声道:&34;若兰,你想见宋老先生的事,我已经和玉莹小姐提了。&34;
宋玉莹微微点头:&34;家父说,随时欢迎若兰姐姐登门。&34;
沈若兰感激地看了周夫人一眼:&34;多谢周夫人成全。&34;
周夫人摆摆手:&34;我不过是牵线搭桥罢了。上海滩风云变幻,我们这些女眷,看似置身事外,实则也在其中。能帮则帮,这是我的处世之道。&34;
宋玉莹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递给沈若兰:&34;这是家父约见的时间和地点,请若兰姐姐务必准时。&34;
沈若兰接过纸条,迅速记下内容后将其销毁:&34;请转告宋老先生,若兰定当准时赴约。&34;
三人又寒暄了几句,便各